全国服务热线

0371-53638558

地下室挡土墙漏水内侧怎么处理(后浇带挡土墙堵漏工艺)

外墙后浇带挡土墙处一旦破坏,造成渗水,修补非常困难,本文介绍一种先排后堵的施工技术,采取预先埋置导流管,确保后浇带的砼成型,再借鉴外墙堵漏的工艺封堵导流管,这样既避免了土方开挖、修补防水等复杂工序,又保证了防水的最终效果。

地下室挡土墙漏水内侧怎么处理(后浇带挡土墙堵漏工艺)

地下室挡土墙漏水内侧怎么处理(后浇带挡土墙堵漏工艺)

在外墙结构已经施工完成的情况下,挡土墙处的防水遭受破坏,受后浇带预留钢筋的限制,从内侧修补防水操作非常困难,常规工艺只有从外侧拆除挡土墙进行防水修补,一旦回填土完成,其修补成本巨大。如何既能保证防水的质量,又能以最小的成本对此类破坏性漏水进行处理,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地下室挡土墙漏水内侧怎么处理

以某地下室工程为例。

该工程地下三层,在吊装口部位设置了一条后浇带,外墙为卷材防水,后浇带采用橡胶止水带,外墙已经施工完成,后浇带两侧及基础砖胎膜(挡土墙)部位的回填土已经部分施工,计划进行后浇带的砼施工,由于防水搭接不牢,回填土挤压等原因,造成该处防水出现严重破坏出现喷射状漏水。

一、方案的制定及施工难点

1、方案一:内侧卷材修补法;

难点:没有操作面,因为后浇带的钢筋@150,材料及设备无法进行卷材热熔操作。

2、方案二:外侧卷材修补法;

难点:漏水点在负三层的挡土墙上(相对标高在–14.000左右),且回填土已经部分回填,开挖工程量太大,成本较高且容易对其它部位的防水造成破坏。

3、方案三:堵漏剂封堵;

难点:漏点较大、水压较大,堵漏剂等无法形成堵漏效果,短期内即被水压冲开。

4、方案四:灌浆料封堵;

难点:因为卷材粘贴在砖胎膜上,墙厚度较薄,不密实,其特性不适合灌浆料的工艺施工(打孔灌浆)。

综合上述因素,采用一种先排后堵的施工技术,采取在漏水点的砖胎膜上打孔埋置导流管,该管横向引出后浇带,同时浇筑后浇带的砼,待砼达到一定设计强度后再用膨胀砼结合灌浆料封堵导流套管,同时在内侧附加一层砼保护层(视漏水点水压及封堵的具体情况)。

二、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后浇带的接茬凿毛处理并剔凿止水条凹口—→后浇带中部加设橡胶止水条—→制作导流管及止水环钢套管并安装固定—→钢筋清理—→合模板(向墙内深入1/4)—→砼浇筑—→拆模、养护—→涂刷防水涂料加强防水效果—→抽出导流管、封堵导流套管—→保护层砼浇筑。

3.2操作要点

2、用pvc管制作导流管,管直径根据漏水点的大小制定,在挡土墙漏水点打孔插入导流管,将漏水点的水从导流管引出,并在内侧设置储水桶,定期外排,确保后浇带内无积水。

2)将外墙接茬部位剔凿、钢筋清理干净,并在原橡胶止水带处向内5cm剔凿1×2cm豁口安装止水条,呈U形,上部剔凿至原橡胶止水带上20cm处。

3)安装膨胀止水条、带止水环钢套管(该套管套住导流管,并顶死挡土墙),里模板支设时向墙内伸进10cm(或向墙内深入1/4),浇筑C40抗渗S8纤维膨胀剂混凝土(或比设计提高一个等级)。

4)第二道防水措施:外墙内侧由后浇带向两侧延伸20cm刷防水涂料,同时高出地梁20cm(或比漏水点高处50cm)。

5)二次支模时将墙体加厚20cm由后浇带向两侧延伸30cm支设模板,浇筑C40抗渗S8纤维膨胀剂混凝土(或比设计提高一个等级)。

6)二次浇筑保护层砼需等第一次砼浇筑完成7天后,保证前期砼的强度,同时对导管采用膨胀砼结合灌浆料进行封堵。

漏水点封堵工艺剖面示意图4实施效果工程完工至今没有出现漏水等质量问题,取得了良好的质量效果。

三、结语

先排后堵的堵漏施工技术对类似的渗漏点处理具有明显的操作优势和可靠的质量效果,同时也为类似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挡土墙等防水薄弱环节的特殊节点漏水处理上,多了一条经济、可靠方案的选择。

参考文献:

[1]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2]GB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3]《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0)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