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地下室渗漏水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那渗漏发生了之后,怎样用最科学的办法去处理呢?
首先渗漏水分为三种情况,点渗漏,线渗漏和面渗漏。今天就针对点渗漏,线渗漏和面渗漏分别来聊聊,三种情况的处理工艺。
NO. 1|点渗漏
混凝土出现点渗漏的情况后,大家通常的处理办法是直接在点渗漏的边上注浆。注浆有时候效果不是特别的好。
而开来防水的要求是:
1.一旦发现点渗漏,就把这个点往里面凿,直到把所有松动的部位全部凿出来。(图片上凿的是比较夸张的,凿了差不多10公分深)
一般的点渗漏,要么从钢筋边上凿,要么从混凝土边上凿。
点渗漏处理
2.凿到里面之后,往上面洒干水泥(干洒水泥法)。判断它具体是哪一点渗漏的。
3.再在渗漏点位置,打入针头进行注浆。
4.注完浆,确定它不漏水了,再把针头卸掉,重新恢复回去。
根据点渗漏的处理工艺走下来,能让堵漏的效果更好。
NO. 2|线渗漏
混凝土出现线渗漏。
相当于这条缝就是线渗漏
第一步,沿着线的周边开槽,开出一个“V型槽”;槽开出来之后再用封堵材料把槽给封堵掉。
V型槽
为什么要这么做?
主要目的是在注浆的时候,它的压力不会从这个缝的位置泄掉。不然就会这边注浆,它的压力从这边跑掉。那里面浆液的压力比较小,就不能跑到更深更远的地方。
第二步,沿着这个线的周边,斜45°角,间隔着往里面打孔。
斜45°角,间隔着往里面打孔
这样操作之后,这个线后面的裂缝,不论是在哪一个方向,都能把它贯穿掉。注浆液时,浆液就能跑到裂缝里面。
根据线渗漏的处理工艺走下来,它应该是从下往上,慢慢来注浆。
NO. 3|面渗漏
混凝土出现整面很潮很湿,那基本上就证明,整整一面的混凝土质量不是很好。
当一整面混凝土质量都不是很好的时候,是不能注浆的。
注浆的前提是混凝土的质量好,而当混凝土质量不好,注浆可能越注混凝土质量越差,变得和豆腐渣一样。
所以针对面渗漏,开来防水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新造抗渗结构层”法。
1.把混凝土表面墙体该凿的全部凿开,哪怕凿5公分深、8公分深都没问题。一定要凿到钢筋,把钢筋凿出来之后,如果这个地方有漏水,就需要临时封堵。
把钢筋凿出来
2.封堵完之后,新铺设一道钢筋层,与原来的钢筋要连牢。
3.最后再新浇筑一道抗渗混凝土的新结构层。相当于靠新的结构层(一般的厚度在12公分以上)来达到抗渗的作用和目的。
这就是点渗漏,线渗漏和面渗漏三者的处理工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