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

0371-53638558

地下室防水怎么做最好(建筑地下室防水质量控制要点)

进行地下室防水最好的方式是加固防水层,未雨绸缪将防水做牢做实。

建筑地下室一般位于地面以下,天然具有潮湿、无光照等特点,工程项目中不注重地下室防水往往会导致后续使用阶段粉刷层脱落、混凝土内钢筋锈蚀、地下管路连带损伤等问题,最终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缩短建筑使用寿命、影响建筑使用安全。

因此,地下室防水质量做好把控,能够一定限度的保护地下室结构安全,各参建单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各个环节的地下室防水质量控制落实到位,落实到点上。

一、设计因素

建筑的防水质量控制的首要影响因素是设计单位的设计工作,在设计师的施工图绘制过程中就应考虑地下室的防水控制。在地下防水设计中,需依照“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的原则,同时根据不同类别建筑的地下工程防水等级标准,并考虑项目的施工工艺进行防水方案设计、防水材料选择以及设防要求。

在地下室外墙墙面及底板是较为容易出现渗漏水缺陷点的部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对薄弱环节应当加强防水施工处理。在防水设计环节,设计单位就需要参考建筑所处的地理区位环境、地下水位、气候条件等因素来进行方案的选择。

此外,不合理的设置预留变形缝,例如未按规范要求自行扩大变形缝之间的间距,也未设置后浇带或代替后浇带的技术,是日后开裂漏水的重大隐患。同时,不合理的配筋设计会减少混凝土和钢筋之间的共同作用,使混凝土单独受到因徐变、干缩等引起的内部应力集中,导致混凝土开裂以致渗漏。

二、地下室防水施工工艺

地下室防水施工有三个重要控制要点,第一是柔性防水,第二是刚性防水,第三是特殊部位的处理。柔性防水即是指采用卷材、油毡、涂料的防水方式,地下室的柔性防水一般是在铺贴卷材或者油毡作为防水层进行防水。在防水层施工前,首先要保证对基层处理的质量,清扫干净基层表面、桩头的浮灰、石渣等,填平坑洞、蜂窝等。

铺贴时注意排出防水材料内空气,使之与基层紧密粘结牢固,在阴阳角、桩头等关键部位需要另外设置附加层。验收合格后,需及时进行保护层的施工,减少暴晒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刚性防水主要是指混凝土结构本体自防水和表面的防水砂浆、防水渗透结晶材料等方式防水。

混凝土结构本体自防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混凝土的浇筑规划和振捣控制。在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前,施工单位需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各个分区的浇筑顺序做好规划,保证混凝土车的配送车次、泵送的距离、均能满足要求,做到一次浇筑完成。

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控制也会严重影响防水工程的质量。首先优化混凝土的级配和配合比,提升其密实度和后期强度,减少因混凝土早期强度导致的裂缝。振捣过程中,需均匀布置各振捣点,严格要求振捣的强度、时间、深度,从而排出多余的空气特殊部位的处理主要指施工缝等部位的处理。

地下室混凝土底板的浇筑必须选择连续浇筑的方法,避免留设施工缝。地下室外墙板设置止水钢板,并且放置于外墙中线,焊接牢固能够减少外墙施工缝的渗水现象。施工过程因不均匀沉降等原因造成的裂缝,需提前分析处理。

对于细微裂缝可采用环氧树脂加防水砂浆处理,较宽的或渗漏严重裂缝可采用打孔高压注浆的方式处理。

三、防水施工过程管理和验收

施工单位在选用防水作业班组时,一定要考察其业务水平,并对班组开展关于地下室防水的专项培训教学。同时在地下室防水作业期间,在班前会积极宣贯防水质量控制要点,做到人人心中有数。监理单位需不定期抽检地下防水作业质量,确保施工单位防水作业的流程和质量的把控。

在发现防水作业班组的操作流程、材料规格有误或未经验收擅自隐蔽等现象时,应及时暂停施工作业并签发整改通知。待整改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避免累积渗漏水的隐患风险。地下室防水验收需根据防水设计等级为验收标准,现行规范将防水等级划分为四个等级。

一级为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二级为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三级为有少量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四级为有漏水点,不得有线流和漏泥砂。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当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雨季,进行不定期抽检,发现隐藏的渗漏点。易发生渗漏现象的部位要重点检查,如墙根、穿墙管道、变形缝、电梯井等部位。及时发现渗漏点,及时出具整改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处理。

尽量在装修班组进场前完成渗漏点的排查整改,减少后续因渗水导致的装修涂料发黄、起皮、脱落等问题。对渗漏点做台账记录位置和渗漏时间,确保重复渗漏点能提早发现、重点处理,切勿等到最后竣工验收时才检查地下室的渗漏情况。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地下工程防水首先需要根据现场的地质、水文、气候环境和建筑的埋深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在工程项目前期阶段先排除部分渗漏风险。

在地下室防水施工过程中,要把握防水质量控制要点,对特殊部位重点加强防水,并且及时做好养护和成品保护工作。项目各参建单位需重视建筑地下工程防水问题,做好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出现渗漏问题时,及早处理,整改后重点检查,防止后期渗漏,影响正常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